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匠心中原
砖雕传人张存世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5-09-09 12:18:04    


 

采访人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

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倪宝诚

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园林所原书记李桢

 

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倪宝诚:作为一个农民出身,没有学过素描,能做到今天这样成果,应该说是很努力的。

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园林所原书记李桢:西游记出来后,在整个安徽河南,引起了很大的震惊,全国他是第一人。

解说:张存世,1958年6月出生在安微。十二岁时他因家境贫寒辍学,只好辗转多地学习砖雕。但在那时,砖雕艺术正遭遇着一场浩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这个砖雕呢,是列为这个历史上的四大雕刻,出在安徽,徽州一带最多。在这个历史的动荡之间,它也受过几次的这个打击,所以说在文革期间这个路线,国家路线,一时有点偏差,走上了这个“破四旧,立四新”的那种口号。

解说:文革期间,砖雕被列为四旧,张存世多次受到批斗、压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一批斗,说我是四旧的传人,砖雕也列为四旧了,所以说闹腾了一番。最后呢没办法的情况之下,我就躲避了,躲到地下去了,在地下呢,慢慢的在那里用那个泥块雕啊、做啊,在地窖里,蹲了三四年。

解说:改革开放后,张存世开办了家庭砖雕作坊,成为安徽省远近闻名的十佳万元户,但这时他却弃商学艺,入学进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韩美林老师,他看中我的作品了。我当时也是个三十多岁的一个老农民吧,就这样的吧,一边种地一边做我的手工艺。作品叫他看中了,看中以后,当时韩老师就将我带走了,韩美林就把我带走了。到了界首陶瓷厂,让我入了界首陶瓷厂的编制,然后让我进修学习,到浙江美院进修三年。

解说:1986年,郑州市广招艺术人才。张存世被延揽到黄河风景名胜区。

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园林所原书记李桢:当时我们老书记王仁民书记,安排工作,成立了这个雕塑室,成立了砖雕室,一心就是张老师,从那个时候开始起,一头就扎进这个创作室里头,一干就是两年。

解说:在黄河边,张存世用黄河泥为材料,改传统的“先烧后雕”为“先雕后烧”,创新了砖雕烧制形式。他用几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一批巨型砖雕作品。

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倪宝诚:古老的砖雕,一般是烧好砖以后,然后雕刻。他们有点想法,有点追求,有点新意,在泥上雕刻,刻好以后去烧,刚好相反,这个过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这个砖雕啊,原来都是老二四八的斗,2寸厚,4寸宽,8寸长。现在呢,咱这个砖雕能做成,能做成局部5米长一块砖,但是这一套能做成几百米长,整个一个历史故事能做起来。

解说:亭台楼阁、市井庙宇,世间百态都被刻画在砖雕之中。《西游记》等作品,是张存世砖雕技艺的集中体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根据)一个绘图,一个雕刻层次啊。它是前景、中景、背景,这每一个景还有三个层次,这长达了九个层次。前景基本上都是圆雕,人物、建筑,这基本都是镂空式的,那就不容易这么雕了,稍微拿个工具一碰的话,这一块就不行了。

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倪宝诚:大小不同,刻画的局部,或者全面一点,深刻一点,浮雕、透雕更多了一些,高浮雕多了一些。

解说:作为砖雕技艺传承人,年近六十的张存世不停探索、总结,希望为砖雕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我小儿子是四川美院毕业的,毕了业之后,又重新跟我学了2年,他在延续,他是一个传承人他是砖雕的传承人,我下边有很多的学生。今年这两年啊,不再去创作砖雕了。把所有的砖雕的程序,和砖雕的技术含量各方面,我给它写出来,写出来就出一本这个书。

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倪宝诚:艺人就要传承,传承除了技艺带徒弟以外,更重要的一块是理论,理论需要总结,需要去把他写出来,把他出版,然后留给后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制片人:许国华 制片主任:张玉峰 编导:周惠军 摄像:杨宇超 制作: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