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匠心中原
灵宝刺绣:针线含情“绣”古今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8-04-13 17:53:59    


人物采访

李雪层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翟富珍  灵宝市文化馆馆长

倪宝成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民俗专家

王淑娴  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传承人



解说:缝个嫁衣、绣个肚兜,刺绣自古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在河南灵宝,刺绣又叫“扎花”,这里的岁月流转,赋予刺绣源远流长的历史。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民俗专家 倪宝诚:刺绣的兴起应该是从周朝,周礼特别讲究服饰的象征性和它的文化内涵,一直发展到民间,连鞋底、鞋帮,或者是鞋垫都绣的非常好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雪层:灵宝刺绣它就是,很早的时间,很早啊,要有三千年左右了,咱们这儿刺绣,桑树,栽那桑树,养蚕,蚕有丝,丝又做成丝线,就这开始扎花了。

 

解说:在灵宝生活了78年的李雪层,幼习女红,古稀之年的她仍每天拿起绣针,绷起绣布,这穿梭于一针一线之间的,便是灵宝刺绣的豫西风情。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雪层:跟我舅奶会扎花,我母亲会扎花,这受她的影响,在七八岁的时候见她扎花都喜欢那花,人堆嘛都是脚下点着脚尖看她咋扎的。

 

解说:姑娘们精心绣制荷包,寄托对婚姻的向往;妇女们绣制童帽、布老虎,倾注全部母爱……喜庆明快、寓意吉祥。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民俗专家 倪宝诚:它更多的是表现的民俗,当地人的生活。你比如说鞋底它已经成为象征爱情的信物了,闺女出嫁,都要做很多刺绣艺术品,给老公公做个烟荷包,给她未来的爱人做个装钱的荷包。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雪层:灵宝的代表作是老子嘛。老子系列我比较多,老子观水,著经的,悟道的,还有道通天下,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牡丹啦,凤凰戏牡丹,孔雀戏牡丹,鸳鸯戏牡丹,鸳鸯系列,龙凤系列,好多呢。

 

解说:门帘、被面、床沿儿,色彩鲜亮的灵宝刺绣被用在各种民间绣品中。单针引线,寥寥数针绣出世间万物,这考验的不仅是心思,更要有一双巧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雪层:针法有,有一种是图案绘好以后,配色你自己配。你把这个花边挑好了,你中间要绣花蕊,花蕊那一种是叫珍珠绣,花蕊是黄色的,有浅绿色的,有深绿色的,它就是那个挽一下一扎,挽一下一扎。那就叫珍珠绣,它像个珠子块儿,花蕊看着形象,看着很好看,逼真。

 

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传承人 王淑娴:不能说投机取巧,这个活不能由别人来代替,得自己一针一线认真去绣,认真去钩。你要是有一点点错,它整个就报废了。

 

灵宝市文化馆馆长 翟富珍:刺绣在传统的里边也叫扎花,目前就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手扎,一种是机绣。机绣的九龙图,那是她目前最大的一个作品。

 

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传承人 王淑娴:把九龙图一鼓作气我花了9个多月的时间把它绣成了。

 

解说:走出宫廷进百姓,灵宝刺绣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地老辈刺绣人的努力下心手相传,将融合更多艺术元素,焕发新彩。

 

灵宝市文化馆馆长 翟富珍:刺绣是应该是(20)09年吧,被命名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李雪层:扎花我还是努力地扎,把它扎好,有人学还教学,不敢叫这个失传。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张懿扬 雷鹏辉 杨宇超   制作:李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