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匠心中原
一色万彩话钧瓷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廖俊    日期:2015-05-20 14:53:18    

人物采访:
任星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英歌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苗长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   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刘红生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苗锡锦 《钧瓷志》主编  

 



解说:2004年11月23日上午,一则从禹州传出的消息迅速打破了钧瓷界的平静,失传千年的宋代钧瓷柴烧技艺得到了破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我得把这个密破了,我父亲说过怎么烧都赶不上宋代,那宋代它是怎么烧成的,这条路还必须得走到底。终于,是2004年的11月23号,把它烧成啦。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任英歌:他恢复了,从钧窑开始到现在,就是一个整个历史的贯穿,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别人没有做的,而且是真实的再现。

解说:柴烧钧瓷始于唐代。柴烧技艺虽然难度大、成品率低,但木柴烧制出来的钧瓷釉色莹润、艳而不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柴呢,燃烧的物质,它是钾钠磷,它就是溶剂,这个溶剂呢,在这个窑内在燃烧的时候,和那个作品啊,它在化合的时候,它是起着像蜡一样的作用,很柔,出来像玉一样。

解说:除了柴烧之外,钧瓷的烧制还分煤烧、炭烧、气烧等不同方式,也同时铸就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在古代,一般用柴烧比较多点,那时候根本没有气,没有液化气,也没有天然气,都是用柴烧,煤烧是后来才有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它这个煤和柴长的形状就不一样,煤和柴那个窑炉构造也不一样,和它燃烧那个火旺更不一样。柴窑有柴窑的风格,煤窑有煤窑的特点,气窑有气窑的魅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钧瓷的窑变呢,特别是烧成,不同的燃料对它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解说:钧瓷因窑变打造了神秘的色彩,成为北宋五大名瓷之首,名字缘于禹州神垕境内的钧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钧瓷之都,我们占这个名字。这是我们的这个骄傲,夏都嘛。钧都,钧台就在这,我们根据这个名字叫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钧字的解释,最早也是转动的石头、转动的轮子就叫做钧。禹州有个叫古钧台的地方,在那个地方宴请各国来的使者,大飨诸侯,古钧台附近的窑厂,就是烧制窑变钧瓷的窑厂,就叫做钧窑。

解说:禹州古为夏禹国,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自古流传着“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的说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志:中国禹州神垕,它最重要的原料,一是瓷土,二是煤,你就拿神垕来说,神垕的煤不是一种,好几种,就两种可以烧钧瓷,所以,这有得天独厚的原料。

《钧瓷志》主编 苗锡锦:我们这个土,按学术上的名字,叫第三纪黄土,是这个东西烧成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像神垕现在这个王家门,就是裴家沟那个地方,就一种原料就可以拿来制作钧瓷的胎,那种胎烧出来之后呢,再加上钧瓷的釉,表现的淋漓尽致。

解说:除自然因素外,钧瓷从原料到烧制,每一步工序都直接影响窑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志:钧瓷啊,反正不单是钧瓷,只要是陶瓷,从原材料进入,它是72道工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一个是原料的拣选,原料的配置,各种比例,各种不同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在一起。然后呢,是原料的加工,然后是成形,成形了之后是上釉。

解说:钧瓷线条讲究一线之差,其成型过程也有各种方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作为注浆成形的话,那相对来说,它这个都比较好办一点,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不是特别高。这个拉坯成形呢,必须要求拉坯这个人呢,他的熟练程度,包括他的审美观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解说:钧瓷成型之后,就需要上釉。看似简单的上釉,却蕴含着精妙的技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特别是钧釉,它比较厚,有些需要一次上釉,大多需要两次,甚至三次,浸了之后,再抹,再涂,这中间有一定的技巧。第一次上了釉之后呢,给它放干,晒干或者是烘干,再往上涂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解说:钧瓷最后的烧制工序是达到最高境界—窑变的传神之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志:要说是每一道工序都重要,但我们的术语叫生在成型,死在烧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钧瓷的最高境界啊是窑变,窑变分人为的窑变,再一个是自然窑变。人为的窑变就是用几种釉色给它涂抹在一起,然后呢,在烧成过程中,釉互相起反应。另外一种窑变就是,它是火的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它的魅力在这几句话,一个是钧瓷的古朴典雅,第二是端庄大方,第三是温润如玉,第四是铜口铁足,第五是窑变万彩,第六是浑然天成。

解说:艺术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环境紧密相连,钧瓷也是如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志:钧瓷的历史,始于唐盛于宋,特别是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是非常爱好文化的。因为战乱,慢慢就衰败了。

解说: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钧瓷风格迥异,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刘红生:比方说唐代那个黑唐钧上面点那个白斑,出来那种变化,正因为有了它,才产生了后来北宋时期那种绚丽多彩,颜色五彩斑斓。像那个玫瑰红啊、海棠红啊,天青月白,葡萄紫之类的。后来到元代,工艺就是简单化了些,天青加斑的多了些。

解说:新中国成立之后,钧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仅传承了古瓷流韵,更融合了现代美学理念和元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志:这个(中央)手工业联社,周(恩来)总理召开会以后,生产的钧瓷是一年比一年壮大。过去形容钧瓷就是鱼子纹,蚯蚓纹,就是解放以后,不但有蚯蚓纹,有星辰漫天,最近,我创作的新釉色叫龟背纹。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任英歌:它其实不单单是葡萄紫玫瑰红,比如说它也可以是很古朴的,不一定是特别的华丽,但是它也是应该是多元化的吧。

解说:面对未来,神垕镇的钧瓷传人们深感重责在肩,不仅要重现宋瓷之盛,更要让钧瓷跨越时空,长盛不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钧瓷魂是啥,它这个魂是以宋代的艺术水准去定的调。窑是第一位,窑炉就是心脏,一个心脏不会跳动是空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苗长强:平时就积极努力吧,办好、做好咱应该做的每一项事情,钧瓷传统釉色的研制,新釉色的开发,新器型的设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你是个国家级大师,你是个国家级传承人,你有义务,有责任,去培养传承人,把钧瓷发扬光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任星航:这几年,我就主要搞环保,这精华是它的烧成部分,它的冒烟那是它的污染部分,叫它的精华部分继续发扬,把它的污染部分咱把它消除掉。

《钧瓷志》主编 苗锡锦:一个要跨越时空。就是我烧出来的东西,历经千年而不衰。再一个,跨越国家,我们钧瓷能够走遍世界。


制片人:许国华 制片主任:张玉峰 编导:廖俊(实习) 摄像:杨宇超 制作: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