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匠心中原
瓷中君子绞胎瓷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5-04-22 09:56:29    

采访人物:
柴战柱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高天星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
化建国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
程健君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张玉骉  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

 

解说:焦作当阳峪村,位于黄河之北,太行南麓。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当阳峪窑成为北宋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诞生了瑰丽多姿、表里如一的绞胎瓷。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当阳峪窑以绞胎技法,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唐宋时期是当阳峪窑的一面旗帜。是宋朝的一大瓷都。瓷土它的主要含量是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它经过这个一千多度的氧化还原,它烧出来的瓷器是很有特点的。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高天星:这个窑址保护也非常好,所以他们研究开发保护传承。现在规模很大,质量很高,而且品种齐全。

解说:绞胎瓷亦称“搅胎瓷”、“透花瓷”,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绞胎釉的技术和其他的(瓷类)稍微有所区别,它是两种胎泥,浅的和深的,也就是白的和有颜色的。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誉,北宋时享有盛誉,重要窑址在焦作修武当阳峪。

解说:绞胎瓷在北宋年间名盛一时,然而,在“靖康之变”后它却逐渐走向消亡。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高天星:北宋以后到南宋以后,中原是摆荡中原,有战争,有动乱。烧制的工匠,他的生活不安定,所以他烧制的也不够安定,所以(这)就衰老。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程健君:随着大宋王朝的这个灭亡,这种技艺实际上就失传了。将近900年了,在民间几乎是看不到了。

解说:21世纪初,有陶瓷专家开始关注绞胎瓷,并开始探索恢复和保护之路。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程健君:焦作有几位有识之士,像这个柴战柱们啊,他们就经过潜心的研究啊,对陶片的进行分析啊,慢慢的又把这个瓷艺呢,恢复好,发展起来了。

解说:2002年4月28日,第一件绞胎瓷复制成功出窑,失传近千年的绞胎之美得以重现。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釉料配方全部是失传的,没有老师可以来教你,都是我们自己,一项一项搞了无数次的试验,损失很大的,烧一窑坏一窑,坏一窑砸一窑。哭了一场,然后再烧,重新做,做了以后,砸了以后,再哭,哭了以后,再砸,但是,最后这一窑成功的时候,留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解说:无数次的试制和探索,让恢复和保护绞胎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高天星:它的纹路行云流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在我们的瓷器上是独树一帜。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它的线条、它的花纹,和白色和深褐色这种(关系)分明,有的时候是不分明绞在一起,产生各种曲线的美。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过去(是)几种简单的编织纹,席边纹、羽毛纹啊,这几种纹理。现在有星星纹,方格纹,这个梅花纹,牡丹纹啊、波浪纹、云纹啊,各种纹理因势象形的都可以表里如一的做出来。

解说:新时代绞胎瓷的纹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已形成十六种装饰技法。2014年12月,绞胎瓷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高天星:我们政府应当适当的在经济上给予扶持、给予支持、给予倾斜,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对它进行经济的投入。在政策上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给与政策的明确的引导、正确的支持。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2014年年底,被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2014年12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了一个”修武当阳峪绞胎瓷都”这样一个牌子,现在当阳峪这个小村落有四个国家级品牌。当阳峪这个绞胎瓷呢,是中国的一个瓷种,两件作品呢载入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

解说:绞胎瓷技艺得以恢复后,正由艺术瓷向实用瓷转型,从传统手工工艺向产业化发展。

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绞胎瓷它有两个作用啊,一个是艺术化,一个是陈设艺术,再一个实用艺术。实用来说,通过绞胎瓷壶的推广,可以使这个产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只有实用,它这个品种才能发展,只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这个产业才能发展。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高天星:它有广阔的市场,它可以生产实用瓷,它可以生产观赏瓷,它也可以变成礼品瓷,所以说呢,要造成一个很好的生态的传承保护链,这样的话,绞胎瓷的前景是美好的,是广阔的。

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我们目前来说,推出来的互联网加工艺美术等于手艺圈在行动,这是一种微活动管理系统,我们通过这种微活动管理系统,我们可以会推动这个绞胎瓷或者是其它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解说:时代更迭,岁月流逝,但绞胎瓷的“表里如一”之美却亘古不变。传承绞胎之艺、复兴绞胎之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置放心头。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程健君:传承它并不是说我们社会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多需要它,而是保护了我们一种传统手艺,留住了我们技艺,也就留住了我们的这个巷口。大的层面上肯定是如何传承这个祖国的优秀文化。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我们这个传承人呢是需要几方面的传承,一个是这个家庭的传承,再一个是社会传承,要让这个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有年轻人从事这个绞胎瓷的制作和创作,培养他们这种制作技能,这是一个关键。

郑州大学教授 人文学者高天星:绞胎瓷它是可以,既是这个我们的遗产,它也是一种文化资源。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它的文化的发展,不是单独另一面的发展,其实它和我们人的行为是一起的发展。我认为跟我们祖先,跟我们人的性格和忠诚是有关系的。

解说:与时俱进,放眼长远,焦作当阳峪绞胎瓷也在为实现产业化而努力。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我们传承是为了创新,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把古老的文化做成新兴的产业,我们和理工大学建筑艺术系产学园结合,艺术系这些老师和学生,都从事绞胎瓷研究和开发、设计到参与。它的人才的培养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根本,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艺术家、陶艺家能从绞胎瓷上走出来。
 


制片人:许国华 制片主任:张玉峰 编导:周惠军(实习) 摄像:杨宇超 制作:范新帅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