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匠心中原
棠溪宝剑:千锤百炼成一剑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6-07-31 15:50:22    

采访人物: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程健君


 

解说西平,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铸剑圣地。早在两千七百年前,这里就有着中国古代最顶级的铸剑艺人,造就了九大名剑。据《史记》载:“中国九大名剑皆出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棠溪宝剑,便是其中的天下之最。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程健君:西平,它是作为这一个冶铁文化之乡,应该说它这个历史是比较悠久的,大概是在战国后期汉代以前吧,它这个地方的冶铁文化就非常非常这个浓厚了。当时是冷兵器,它当时主要是以铸剑为主。棠溪宝剑也就是在这个地方生成的。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它起源于西周,它曾经辉煌了1700多年。在唐朝元和年间,一场战乱的原因,使这座曾经辉煌1700多年的历史古城,它就毁于一旦了。

 

解说经誉满天下的中华名剑,战火摧残不复存在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棠溪宝剑才在铸剑艺人高庆民及父亲的努力下,重现人间。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程健君:发掘出来这个春秋战国后期汉代前期这个冶铁遗址之外,那么在这一个冶铁铸剑文化的传承上当地的高庆民先生应该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我们祖上都是铁匠,我是第九代传人,我父亲曾经就读于北洋大学堂,受过高等教育。四十年代,当时我父亲筹建了一个我们西平县第一个铁工厂。100多个人,他一方面生产出这些传统的小件农具,一方面研制宝剑。我们父子两代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重新整理挖掘。(19)86年秋天晚上,当时我父亲都已经休息了,我还在继续在研制。放一个钢筋,我要斩它。怕把它斩断了,看看刃口完好无损,它的弹性韧性非常好。我拿着这把成功的剑连夜跑到我父亲的床前,我说:爸你看,这个宝剑已经研制成功了。我父亲说:你拿过来,我看看。我把那个斩断的钢筋给他看看,他看那个断口,又看看这个剑的切那个地方,他又试了试,弯了弯。他说:“孩子,真是成功了。”当时我们两个激动的,掉泪痛哭,一夜都没睡着觉。

 

解说两辈铸剑大师几十年的坚持下千古名剑棠溪宝剑重获新生。到底是怎样一种绝技,炼就了传说中“削铁如泥”的宝剑呢?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生产一把棠溪宝剑,得需要八大工种,三百六十多道工序,高档宝剑要需要六百多道工序。包括锻工,热处理工,磨工钳工,电焊工,木工,雕刻工,油漆工八大工种

 

解说棠溪宝剑铸剑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高庆民告诉我们,棠溪宝剑的古法铸造工艺极为复杂。想要铸造一把好的宝剑,首先从选材锻造开始。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这个宝剑它所需要的钢材,都是传承下来的,古代时候记载的那种钢材,不是现在的一些不锈钢啊,一些镀铬都是现在的工艺现在的钢材,那是不行的,它就没有收藏价值。作为碳钢,我们选用的一般是高碳钢,它是生锈的。这个技术在目前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把这个生锈问题解决了。为了能够原汁原味保证它传承的这种工艺,这种技术还得必须是按照传统的去制作,包括传统原材料。有一个成语叫做千锤百炼,就是锻打过程中的一个经历,所谓炼,它有大炼和小炼,大炼指的是把矿石冶炼成刚才这个过程,小炼指的是把冶炼了的钢材再通过烘炉,里面的反复折叠锻打这样一个过程,叫千锤百炼,那么为什么叫百炼,百炼就是100火,这一火加热锻打这一遍叫一炼,要通过上千锤的拍打,那一件等于上百件的加热,上千锤的百打。

 

解说经过反复烈炼和锻打剑条形成原始的雏形。完成制作剑条的过程后进入最关键的步骤 热处理,火候的掌控考验铸剑艺人多年的功力,棠溪宝剑的精髓也在此。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热处理,你是看不出来的,你看到的只是很简单的、在炉膛里加热,在棠溪水里面一淬,拿出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要根据住你所选用的钢材,它含的成分是不一样的,还要根据住一年四季的气候温度来掌握的。炉膛里面的加热温度,以及空气中的温度,还有介质它的温度,这几个都要结合好。它的火色还分为老白火、中白火、小白火,大黄火、中黄火、小黄火,和紫火、蓝火。这八个火色决定了某种钢材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你要看好它的火色的,它一瞬间它颜色就要变化,它里面的硬度就会改变了掌握不好各方面的温度,它就会断裂或者是它卷刃,因为达不到,都是废品。

 

解说锻打淬火、调试,铸剑工艺精良有序地进行一把宝剑的锋利与否,更得益于接下来的打磨。高科技给抛光打磨带来了便捷,但在高庆民多年的铸剑生涯,他认为“十年磨一剑”的手艺,绝非机械所能代替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每一个环节都有它严格的要求,都要掌握熟练它,否则你这个剑就报废了。通过放大镜,可以看住(剑条)表面,有很多的毛细孔,毛细孔它会吸收空气中自然的水分,渗到里面去。因为这个金属它是容易生锈的所以说必须把它的毛细孔给它封住,那么要通过粗磨细磨、精磨研磨。一个高档宝剑,它是不能用机械化去制作的,机械砂轮抛光的时候,它的刃通过加热、摩擦起热啦,就会退火的,把它的硬度退掉了,这个剑都报废了。再一个它的刃是非常薄的,要通过细磨地养刃,它才能够锋利的,得有这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

 

解说古有“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一把好剑延续了千年的中华文明。而在当今,棠溪宝剑也从兵器蜕变为绝美的工艺品。在传承人高庆民的手中,这门绝活保留着千古传统,也在一代代铸剑艺人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丽转身,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西平棠溪剑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高庆民:宝剑的优美,它不是仅仅体现在剑条上,还要体现,通过它的剑鞘和它上面的装饰,才能够使这把宝剑更加地优美。所谓艺术品,它得有文化在里面。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现在的剑的内涵工艺已经早就超过了古代的国宝不能再让他失传,让他祖祖辈辈实实在在往下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义无反顾的这样去做,这是历史的一个交代,对我们棠溪剑先人的一个告慰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王海洋 杨宇超  制作: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