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匠心中原
薪火相传铸青铜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6-09-25 23:25:14    

采访人物: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吴苏桉


解说:司母戊鼎,举世闻名的“镇国之宝”,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它与安阳武官村吴家,有一段曲折传奇的故事。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我的祖父吴培文先生,他是发现人保护人,一生给司母大鼎打交道,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7年的11月6号,短短三个半月不到,日本就从北京打到了安阳。在1939年的3月16号晚上,到西北岗我们祖坟脚底下,按他说的地方,打开了一个一米乘六七十的一个长方形坑,这样打下去,十三米处,爷爷拿着油灯下去,一看是这样一个大物件。没有停三天,风声就走漏了,这一走漏后来就引来了小日本对吴家大院的三次,有组织的武装掠夺。临走时候摘走爷爷墙上挂的照片,说吴培文不配合皇军上交文物,要捉拿他。(爷爷)这一走就是七八年,一直到日本人投降。

 

解说:武官村,地处安阳商王朝都城遗址中心区,是中国“青铜时代”重要的历史遗迹所在地。吴家祖辈生活在此,与青铜重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爷爷有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保护了我们的国之重器司母戊鼎,再去做这种行业生意,就有点对不起祖上,我就说放下我的传统生意,要转入文化产业这个行业。青铜工艺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有做过,但没有人这样去产业链这样正统去开发,那么我们怎么办,技艺和技术都是一个难题,那么就想到这个去西安、去洛阳,因为洛阳有唐三彩啊这种东西,西安有兵马俑啊、青铜器啊这样一些西周的东西,就到那个地方去寻找,我们提供资料,这样就请来了这样一个技术方面的人才。

 

解说:青铜器的制作从古朴范铸法的制模开始。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它是一个陶范(工艺),就是在陶上雕刻。青铜器的这个模和范,合在一起中间的那个就是青铜器的这个物件,所以说在铸造的时候之前是一种叫陶艺工艺铸造,这个很复杂的一个工艺过程,怎么办呢,开始按照青铜器的翻砂铸造,我们现在是沙铸和硅胶翻模。用硅胶。不像陶艺,用硅胶可以多次翻模利用。

 

解说:制模、塑出泥形之后,翻模倒出,有了大形状的模胎,要经历最为精细的关键步骤:修模。在蜡模上创作,是对青铜艺人手艺的综合考验。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在这个泥型上翻制石膏再翻制成蜡形,在蜡模上要开始修模,这就很细致的修,修到与青铜器原物件的图形花纹、大小比例神魂一致。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最美的东西它分三层纹饰:云雷纹,组龙纹,饕餮纹饰,它是几层纹叠在一起的。细的时候要求雕刻人员屏住呼吸,去完成这一刀下去以后图案的形成。花纹图案不是我们看到的,这花纹多么漂亮,但是它要费功,有时候要屏住呼吸把花纹完成,这是青铜之美。

 

解说:制成模型只是初步,接下来的翻制开模、石英沙铸、失蜡去范……一系列步骤环环紧扣,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这个时候是关键时候,多一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没有东西,多一个地方到时候会多一个铜的点,如果低下去他会成为一个坑。硅胶脱模,硅胶再次利用,最后把它制壳之后在1200度下烧制,再去浇筑。青铜器的浇筑技术含有一定的学问,为什么说呢,在浇筑的过程当中,浇筑师傅用力和掂起来的高度,铜液下去的这个重量都有一定的水平要求,如果轻了,花纹铜液就浇筑不到位,如果重了,会把壳子,铜液下去以后,不均匀的时候会憋涨,崩掉。

 

解说:铸造好的青铜器具陈列在工作坊中,但这些已经成型的青铜器还需最后的点睛之笔。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去壳,最后把交口去掉,在进入后期精工喷砂,喷完沙以后再去细修打磨,这整个一套工序,打磨以后还要精修,有些地方还要补洞,精细以后再精修再打磨,到最后形成一件器物,就是我们说的青铜器器物的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这还不算,它里边有几种颜色,这里边有仿古色,有古铜色,也有其他的这种颜色。这是整个青铜器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我们曾经统计过他的工序需要160套手掂来掂去。

 

解说:千古青铜文明熠熠生辉,炉火纯青的青铜技艺也代代相传。作为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的吴苏桉,更有着自己的愿景。

 

青铜器雕刻工艺传承人 吴苏桉:作为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青铜文明,青铜时代的这种这么好的艺术珍品,但都作为文物都在地下保存着,我们在想,把每一件产品复制出来,让它走入寻常人家,让游客更多的去了解安阳的历史文化。如何让现实地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我们提出来打造安阳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接待的第一个站,包括我们青铜器制作工艺过程,整个这一些东西,要形成一个武官村民俗文化村地域文化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来打造产业链的延伸。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王海洋 杨宇超  制作: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