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物: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剪纸会员 黄亮娥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春红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民俗专家 倪宝诚
解说:剪纸,古老而精妙的民俗艺术。在河南陕州,这一传统技艺蔚然成风。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春红:他这个专门有一个剪纸村,叫南沟村。南沟村呢也是家家户户都会剪,也都是一个地坑院村落,家家户户都会剪。
解说:“喜事布黑花,渊于夏文化”。陕州剪纸源远流长,窗花剪纸、崇尚黑色、边剪边唱,得益于特殊地理环境与文化的滋养,古朴的陕州剪纸具有浓郁的东方美感。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剪纸会员 黄亮娥:正月二十三是门上都贴金牛嘛,正月二十三,老君来散丹,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这是原来都有这个风俗。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春红:它会把全年的十二个月,用十二月花民间小调的形式唱着剪着剪着唱着,十二个月唱完,剪纸就成了,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呢,陕州剪纸,崇尚黑色剪纸,黑色为尊,在以前包括这个结婚的婚房,窗花贴的就是黑色剪纸,十二生肖什么观音送子等等,都是黑色的,这个当然它是历史原因,这就说明陕州剪纸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从夏朝时间传下来的,这个夏朝时间是黑色为尊。第二个意思呢,在五行中黑色代表水,陕州区有地坑院就是因为干旱少雨,独特的这种气候造就了地坑院,那么人们对雨水的盼望和期盼也都引入生活中,他就崇尚黑色就是期盼这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解说:黄亮娥,国家级剪纸会员,受民风熏陶,三岁就能剪纸。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剪纸会员 黄亮娥:我从三岁开始剪纸,我到四岁剪的东西就能卖钱,那时候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奶奶就哄着我说你给家好好剪,剪一个花奶奶给你煮一个鸡蛋让你吃吃,当时是鸡蛋是三分钱一个,但是我剪一沓花,一朵花能卖两分钱,一沓能剪四个。
解说:从剪“纸”到剪“文化”,黄亮娥的剪纸传承旧有,更开创新篇。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剪纸会员 黄亮娥:从这个06年,从洛阳民俗博物馆这个活动回来,我就开始剪这个,设计这个新的去剪,男耕女织连年有余啊,男耕设计的有犁种收,女织时候设计是纺织凤,设计这中间有个连年有余。
解说:作为一门原生态艺术,南沟村剪纸构图简洁、质朴豪放。而以黄亮娥为代表的南沟村人,在创作中坚持立足本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剪纸会员 黄亮娥:设计这一幅这个题材时候,这个我感触最深这个,没有学过专业画画,咱都是从这个就是临摹这些。原来那个老犁,我是五几年生的,当时女孩从事耕种时间短,到我开始去接触种地的时候就没有这个老犁,我照着照相机才把那个犁画出来,创作这个犁。当初创作这个耧的时候,见过的很少,老是这样画这样画老是画不出来,最后还是我去我娘家,到我娘家见我剪纸的叔这家,我忽然眼前一亮,原来这个耧就是这个,我当时没有照相机,就把这个画到我的手心里头,我才画出来这个耧。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民俗专家 倪宝诚:传统的作品,所以好就是艺人虔诚,他不是为钱而做的,他是为了意识,我的艺术就是我个人的,我要对我负责。她满脑子满身心的都是在沉浸在符号意识当中,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人。
解说:巧手游弋纸上人生,素心守望纯粹技艺。如今,被誉为“民俗奇葩,中原一绝”的陕州剪纸,已成为陕州区的亮丽名片。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张依帆 摄像:王海洋 雷鹏辉 张懿扬 制作: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