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特别节目
破解“非遗”困局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张莉    日期:2015-03-04 14:22:41    

采访人物
刘春晓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侯   旭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刘尊林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传承人
曹顺兰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
李桂玲  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芦爱玲  民间香包艺人
吴天放  开封汴绣厂原厂长
尚雨田  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者
王素花  汴绣代表性传承人
张俊涛  灯笼张第七代传人
连德林  河南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
高天星  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

 

解说: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等河南省18个项目成功入选,再一次扩展了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的丰富。目前呢,河南省有国家级项目113个,国家级传承人84名,河南省代表性传承人641个。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侯旭:非遗法所列的种类河南都有,比如说戏曲、民间文学、竞技、等等吧,舞蹈、美术等等,这里面像河南影响比较大的,像豫剧,这是非常影响之大,甚至影响到台湾地区。

 

解说:河南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批珍贵的非遗资源和项目面临消亡和传承乏人的双重困境。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附的村庄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附的生态环境没了,那么它自然客观上就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侯旭:一些人不愿意学,出现一些青黄不接,甚至会有老师出钱让你学,都找不到学生这种情况。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传承人 刘尊林:现在这门手艺年轻人不学,老年人越来越少了。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 曹顺兰:现在年轻人很少再专学这门手艺,认为吃苦受累不挣钱不如轻松打工做生意。

 

解说:不同项目、不同地域的非遗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宣传力度和资金不足是制约非遗发展的普遍难题。

 

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 高天星:河南省的这十八个地市,这150个县市,有的县很好,一个县有十几个培训项目,有的县就是零,所以它不平衡。

 

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李桂玲: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资金的保护,这个做不到,目前资金还是跟不上。

 

民间香包艺人 芦爱玲:不光是说孩子,就是很多的大人,现在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香包是怎么回事,香包的作用是什么。

 

解说:很多手工制作的非遗产品费时费工,造价高,难以被市场接受,传承缺乏市场动力。

 

开封汴绣厂原厂长 吴天放:这一个工艺比较复杂,不是很简单,不像十字绣那样,不拥有任何基础,他就能学会了。

 

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李桂玲:新密造纸也是起源于清朝,40多道工序,但是以现在的工艺,人们肯定不会买它这个纸,因为它这个纸造价太高了。

 

解说:为破解“非遗”困局,河南颁布了“非遗保护”的地方法。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我们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基础上又颁布实施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使我们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侯旭:我们建立了“四级名目”,除国家级保护单位,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名目已经建立,从文字上确定了这个非遗项目列入政府保护的体系去。

 

解说:对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河南还通过发起“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数字化保护工程”进行立项保护。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面临即将濒危的那种现状,河南省实施了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15:42下一步我们马上还要启动第二个类别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比如说,我们今年准备启动实施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侯旭:数字化保护这样一个工程,主要是以标准的数据,把非遗的一些项目,包括图、文、声、貌把它作为数字文件来存储、保护、利用、共享这样一个平台吧。

 

解说:针对部分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现状,河南出台措施,引导、培训、宣传等激发民众对非遗传承的兴趣。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比如说我们鼓励年轻人学艺,把一些有积极性的年轻人,让他吸收到我们的代表性传承人当中,给他一定的扶持,让他去传承这项工作。

 

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李桂玲:我们现在也是每年给传承人搞一个免费培训,让他们了解,你这个传承不是你自己的,是社会的。

 

解说:河南还动员各界力量加入非遗保护队伍。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侯旭:我们一般利用各种机会,比如春节的时侯举办一些活动来产生影响,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当中也在各地组织一些非遗条例以及非遗工作的宣传,来启发群众来参与保护活动。

 

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李桂玲:我们现在利用媒体的力量,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力量,广泛的宣传我们这个非遗。

 

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者 尚雨田:有一些传承人还是非常积极的,包括他们会自主的会做一些宣传的工作呀,包括授徒啊,定期的搞一些活动。

 

汴绣代表性传承人 王素花:我把更多的徒弟都培养出来,培养的徒弟越多,都从事这个事业,我越幸福。

 

河南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 连德林:通过到学校去讲课,或者是到社区去辅导,把咱这民间文化宣传面更大一点,让很多的人参与这个,才能把咱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解说:为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河南不断鼓励“非遗”发展创新,还新成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从事理论研究。

 

灯笼张第七代传人 张俊涛:这个东西如果能够传承下去的话,第一个是要把这种传统的工艺给它原汁原味的保留下去,另外一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要结合现代的元素,争取让它能再次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 高天星:要主导,管理,策划运措对河南非遗的宣传与研究,特别是要研究,我们河南省的重大项目,我们要走出国门。

 

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 侯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可以调节一些社会的力量,包括传承人传承保护单位,学者教授,来共同参与到这个保护当中去。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2015年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对非遗来说,是国务院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意见10周年,也是我们中国确定遗产日的第十个遗产日,今年还是我们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

 

解说:2014年12月31日,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向社会开放,给非遗保护再添新军。

 

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李桂玲:(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这个虽然1500平方,但是对我们郑州市所有的非遗项目,纳进去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是想着给市政府打报告,能不能给我们再扩展地方,能不能再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展示的机会,展示的平台。

 

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 高天星:河南的非遗它是正能量, 而且都很给力,所以说,这要看我们怎么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城人努力,才能把我们非遗保护的好,传承的好。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如何把优秀的文化用于当代,通过创新使当代人接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要传承都要有创新,我们对传统技艺的核心不能变。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是不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时代进行接轨。它必须得有社会来接受,民众来接受,才能发展,才能生存。


制片人:许国华 制片主任:张玉峰 编导:周惠军(实习) 摄像: 杨宇超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