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筑梦中原
安绣:绣针舞动出新彩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7-04-22 15:58:53    

采访人物: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丽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印锋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闫志强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高级绣工  王青琴
 


解说: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这里,除了著名的殷墟和甲骨文,多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中国安绣。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永丽这些手工精粹,我觉得这是门自豪的,就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一个行业,因为这是制作美丽的行业。

解说: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有苏、湘、蜀、粤四大门类。安绣,正是融合名绣精髓、又别有匠心的“一枝独秀”。而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绣庄的河南安绣,在董事长冯永丽的带领下,也经历了创始的艰难。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丽:从小我就喜欢画画,美术跟刺绣都是相通的。尤其是在我们滑县的农村啊,刺绣是不多见的,但是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一个《刺绣装潢》。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在这能够学学我们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手工技法,结果呢当时接触苏绣就是,我看她们就是说这些老师吧,你要是在那儿买买东西,或者是在当地打工还可以,如果在那学习的话,可能就不会情愿把这些针法教给你。当时费了很多波折吧,我在那儿跟一个老师学了二十天的,就是我们传统技法,然后回来之后结合我以前学的这个美术吧,这种理念,就开始自己对刺绣的研究一直到现在。

解说:对刺绣的痴迷,让冯永丽意识到美丽事业的机缘,将绘画搬上绣布,融合现代美学,以针为笔、色为线,一幅幅富有东西方绘画韵味的安绣作品,应运而生,多次斩获艺术品大奖。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丽:我们的代表作现在就是可以说用提名来说就是比如说《父亲》,原画是罗中立老师的《父亲》。当时两个绣工,一个是打底的,一个是绣制人物的面部。她们历时大概是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父亲的汗珠那种,父亲那种沧桑啊那种朴实,那种感觉,他是用心一点点绣制出来的,可能比原画的立体感还要强烈,皱纹各种细节的东西,表现的更加可能要精细。运用了很多乱针啊这些优质的技法,就是注入了油画的理念,使这些作品呢有着当地浑厚的表现力。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印锋:美学理念跟技术方法包括色调搭配我们都是要考虑的,这些要融入一个现代化,包括中西文化、民族文化。

解说:点点银针、丝丝绣线,汇聚交织、上下舞动。在传统的刺绣技法之上,安绣在数十年摸索中,根据作品创新针法,形成生动立体、亮丽多彩的独特风格。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丽:根据画的风格所要求的精细程度不同,运用的针法也是不相同的。统筹起来我们这个刺绣技法大概有三百多种。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绣工 王青琴:像乱针和游针一般油画中或者山水用乱针比较多,像游针在树木或者人物还有船只,一般都用游针,就是根据这个针法灵活运用。这个线一共是16丝,你要是比方绣细腻的东西想人物的头发或者脸部一般都是用1丝。

解说:从雍容华贵到简单朴素,河南安绣将精美的手工艺推广到田间地头、祖国边疆,独家开创的运营方式也使得这一文化产业生机勃勃。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丽:我们创办了第一所刺绣学校,叫安绣技能培训学校,是全国的第一所刺绣培训学校。我本身就是老家长大的,河南农村长大的,在家里收集一些闲余的劳动力,免费参加这个刺绣的培训,自然而然形成了这个,公司加培训基地加农户的这个模式。现在利用我们的模式,我们在新疆又开始了对维族姐妹们,开始进行对她们的免费培训,也是为我们河南的援疆吧注入一点点力量。

解说:在刺绣艺术上越走越远的河南安绣,也在新时代下思考着如何实现文化传承和流行时尚的融合,成就让世界认识的中国刺绣之美。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闫志强:咱中国最传统的一些元素,这个元素也包括民族情结,通过刺绣跟当地的习俗结合,然后具有地方特色地域特色的一些产品。

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永丽:技法是相同的,但是如何运用如何创新。我们对产品是有不同的分类,现在比如说家装啊,收藏的,还有实用性的。我希望中国的这些手工精髓,真正得到传承发展,走出我们的国门,让这些美丽的事业被世界人所认识。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王海洋 杨宇超  制作:张懿扬(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