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筑梦中原
华夏古乐 千载回响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玺雯    日期:2017-04-16 21:19:52    

采访人物: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 副研究员 霍琨

华夏古乐团队长 林森

华夏古乐团吹管乐首席 贺小帅

华夏古乐团弹拨乐首席 张璇
 


 

解说2011年1月26日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贾湖骨笛,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发出了它八千七百年后的第一声乐音。这场名为“弦歌八千载”的演出者,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副研究员 霍琨:它(贾湖骨笛)距今九千年,可以说在中国的当今舞台艺术上,使用到这么时间跨度的乐器(很少)。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副研究员 霍琨:通过这一方舞台就整个去看到,我们古代音乐的整个的这样的一个风貌。这种美,这种创新,会通过很美的舞台,会通过很好的这种创新的艺术语言,和观众们见面。

解说笙歌一曲倾耳听,琴声雅乐入画来。商秦编钟典雅有序,汉唐歌舞浪漫恢弘,宋词吟唱清雅绝妙。漫长岁月中流传下来的“瑰宝”重现世间。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副研究员 霍琨:编钟音乐,不懂乐律,不通音律的观众,一些听者来到之后,编钟音乐所传达的特殊的一种音响,一刹那间就让观众好像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唐代的歌舞大曲,想象西域传来的琵琶,箜篌,瑟,笛箫管笙,然后还有一些鼓,这乐器合奏在一块,又配上诗词,这种浪漫,这种美,这种宏大,这种典雅,也是不言而喻的,恐怕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东方大国这种自信,文化的自信这种自发出来、生发出来的这种宏大的美感。

华夏古乐团弹拨乐首席 张璇:瑟的运用其实挺广的,它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小组合,最多的瑟可能达到五十多台瑟来同时演奏,它既可以演奏合奏,也可以演奏独奏的音乐,它是一个比较多样化的一个乐器。

华夏古乐团吹管乐首席 贺小帅:箫呢比较含蓄,内敛的一种如泣如诉的一种感觉,同样的还能演奏一些,包括现代的一些乐曲,包括一些这种欧美的一些很情调的音乐,都可以的,这是箫,它可以综合性的。

解说2000年,华夏古乐团成立,17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古老的音乐文物编译复原,在舞台上表演展示。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副研究员 霍琨:我们中原地区使用的乐器我们都进行了学术的研发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的各种陶乐器,还有那个我们做为三代以来,就是先秦时期比较重要的礼乐器都有,编钟、编磬、瑟,还有这个萧、笙等等,以至于到汉唐以来的这些乐器,受西域影响的乐器,曲项琵琶,还有十三弦,四弦筝,还有箜篌等等,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吧,相对来说比较典型意义的。

解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乐妆饰,千百年来表现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乞求,对风调雨顺的向往。

华夏古乐团队长敲击乐首席 林森:音乐在先秦时期会很慢,它被统治阶级作为阶级统治的一个工具也好,礼乐吧,然后呢会比较慢,到了后来的交流、发展,人的思想有了变化,到了唐代以后就成了歌乐舞了,那时候已经非常非常漂亮了。

华夏古乐团队长敲击乐首席 林森:我们这套编钟,两千多年前的,比曾侯乙还早二百年。中国的低音乐器我感觉不是太好,但是呢,编钟的低音特别特别棒,中低音。而且,古人特别特别聪明。钟上面那个小的那个纽状的东西,那个叫枚,就是消音用的,因为钟的声音啊太长,太长的话就会妨碍到别的声音出,然后瑟,像瑟那种乐器,大瑟的低音非常非常棒,它可以让中国的民乐里面的低音,可以有一个很大的补充。

解说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无国界,多年来,华夏古乐团坚持走出国门,将古乐创新融合出新的时代风格,在复原与传承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态度。

华夏古乐团队长敲击乐首席 林森:我们在国外演出,在介绍这些乐器的时候,他们就非常非常的惊讶,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编钟。中国的骨笛,八千七百年前大约,然后就有完整的基本上具备完整的最起码六声吧七声音节,可以吹奏出七声音节。

华夏古乐团队长敲击乐首席 林森:我有时候去问别人,我说你说西方国家的音乐,你们知道多少,小夜曲,拉德斯基然后奏鸣曲这都知道,我问你中国传统音乐的这些乐曲你知道多少,好多人答的很少,就是说这个也是我们的责任吧。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副研究员 霍琨:我们复不了古,我们怀古。我们完全意义上搬不到舞台上这种古代的东西,我们肯定是要创新,我们和西方乐器进行融合,我们和当代的年轻人进行接轨,他们的审美,他们的生活节奏,他们的爱好进行去(融合)。只有这样的话,让更多的人去走进音乐厅走进古乐厅去了解历史。不同国度的,不同年龄层面的,不同职业的人,去了解中国古代音乐,这是我们唯一的一个目标。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玺雯  摄像:杨宇超 张懿扬(实习)  制作: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