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采访
朱超伦 豫剧作曲家
张泽伦 作曲家
牛冠力 剧作家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整个在我这个人生中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音乐。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19)50年的时候文工团要去扩大编制,去招人,这个时候就把我给选中了,那时候我只有15岁。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想那我一辈子,应该献身于我喜欢的这个艺术事业我的音乐。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从(19)53年开始,我们河南省歌剧团,就是以豫剧的艺术形式反映新生活新时代的现代戏,一直到现在,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了。
剧作家 牛冠力:60多年,一个单位,一种职业,一种工作,这就比较难得了就。一直在乐队里面,拉二胡,吹小号,这些活都干过。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我就从平原省到河南省歌剧团也一直沿袭,到歌剧团以后,我就是编到乐队,乐队我就拉二胡吹小号,慢慢地从伴奏往作曲上转,这个转的中间也是一个探索,也是个摸索,或者也是一个,调动自己创作手段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既是愉快的,也是痛苦的。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19)63年当时我们三团呢,也是这样就是,要培养我们自己团的作曲家。一方面我伴奏,一方面我就搞一搞作曲,这是我最早涉入的时候,就第一部戏就是《传家宝》。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19)66年就文革到(19)76年结束,十年吧,就这个时间我们一直都是参与到这个样板戏的移植啊,或者是这个革命小戏的艺术创作呀,就一直没间断。但是作为我,我始终我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我要搞这个作曲,我到现在还保留着五本老的传统唱腔集。
剧作家 牛冠力:这是一个比较勤奋一点的人吧,另外脑子比较灵光一些,还是比较善于动脑子这么一个人。
作曲家 张泽伦:豫剧的二胡它过去都带那个指帽,就像豫剧板胡都带那么大个指帽,是这样拉的,经过他的改革,他把指帽去掉了,就把左手这个手指解放了,就在当时蔚然成风。
作曲家 张泽伦:他很有灵气,乐感也很好。他的作品一般都比较新鲜。
剧作家 牛冠力:对老的传统唱腔也罢,对现代音乐的创作也罢,他都懂。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八十年代末,河南要搞一部电视剧,连续剧的这种形式,来反映我们常大师的一生。那个音乐里边份量很大,包括她的唱腔,包括她的代表作包括这个描写音乐配乐,音乐分量很重。我这个歌就是李娜唱的,当然,录完了以后,电视剧播完以后,我这个歌也就跟着电视剧就传开了。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我认为我最大的快乐,我认为我最大的价值就是我这七个音符就是我的本质,一直坚守到今天,到现在我都80多了还在写。我就认为这是我最大的乐趣,也是我最大的我认为,对社会贡献这就是我的手段,是我自己的优势,所以说这个初心不能变,就是这样。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如果能把各个门类不同剧种的音乐做好,我想离不开这两方面,第一就是掌握传统,把这些精髓学过来装到我的肚子里面,装到我的脑子里边,作为我的基石,根基。这样你搞发展搞创作,才有底气。第二必须还得会发展,会革新,你自己用你的智慧,用你音乐创作的智慧,使你这个老的传统,能随上时代的发展。
豫剧作曲家 朱超伦:推动戏曲发展的力量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群众,来源于戏迷。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你就应该以感恩的态度毫无顾忌的都还民于戏。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古春 摄像:杨宇超 赵男 张懿扬 制作: 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