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古春    日期:2017-06-26 17:09:53    

采访人物: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

豫剧表演艺术家 柳兰芳

戏曲研究员 马紫晨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她身上好像永远具有那种创新的活力,就说她应该说是近六十年的舞台生涯了,她演出了可以说是几十出这样的一种大戏,创造了很多的这种像花旦了,闺门旦了这样的一个她这行当一种角色,但是她一路走来,我觉得她从没有停止过。

解说王清芬,1943年出生于河南新乡,自小就痴迷豫剧。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豫剧我从小就喜欢,我妈妈爱看戏,她老是去看戏我随她屁股后,有时候没有票,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票,就看那个尾戏,就是到最后一场了,解散戏,最后一场了,把大门都开了我们”哇”都进去了,看那一眼,要等那一眼的戏,所以说我特别喜欢这个戏。后来我喜欢到什么程度,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我们过去兴那个大喇叭啊,街上都是安的大喇叭,只要喇叭一响唱豫剧,背着书包就在那停下来了。

解说1956年,王清芬考入新乡市戏曲学校,15岁登台演出。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在戏校呆了有四年吧,在戏校我很快的,因为我喜欢又生活所迫,我不得不用功,我觉得到了天堂了,我比别人都用功,没有多长时间我就赶上他们了。第一个戏我排的《断桥》,《白蛇传》,我演《断桥》。在新乡老百姓就叫我小白蛇,那个时候初露头角吧。

解说剧成,还得创新。王清芬是一位喜欢创新,并与自己较真的演员。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你跟她一块去玩,干其他事情,她就在想戏。她就是不停,她不是不满足,你像一出《抬花轿》,演了等于说是从七十年代末演到今天都几十年了,将近四十年了,她到现在她给别人排起来还在创造。

戏曲研究员 马紫晨像这个《宇宙锋》,你一般的演员没有那个胆量,那叫老虎头上动土,因为把《宇宙锋》打造成精品的最大的三个名家,京剧的梅兰芳,汉剧的陈博华,和咱豫剧皇后陈素珍,她偏偏就弄这三大名家的一个东西她来再加工,你没有一定的胆识你不敢这么做,就被前人这个精品吓住了,可是她就敢,而且又有了她的新的创造。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过一段,时代很快它都会淘汰,觉得不是成功的东西。这点我演的不舒服,我要改成新的东西,我敢于把我过去成功的东西再推翻,然后重新再创造。

解说1988年,王清芬成功排演新编历史剧《富贵金莲》,并获得了首届香玉杯艺术奖。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表现那个富贵金莲,富贵金莲中间她用了一个跷功,跷功应该说是豫剧舞台丢失好多年了,为了演这出戏,她又把这个功拾起来,那是童子功啊,那非常苦的。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导演说你都四十多岁了,不要踩跷了,那时候踩跷是男旦,一般男旦很苦的,就是立起来就跟芭蕾舞一样,把脚尖绑到跷上穿个鞋,那时候我都每天练,我坚持。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她有绝活,她绝对不一般,叫人感觉到看了以后她这个绝活给人感到惊奇。一种惊叹,一种惊喜,所以说我觉得就是说有一句话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觉得她是艺不惊人死不休,这用在清芬身上非常合适。

解说凭借一股不服输的斗志,王清芬突破藩篱,自辟蹊径,先后荣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和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4年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称号。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在继承的方面,你自己有没有自己的创新,你能给下一代留下什么东西,这是我们最大的任务,我不同意这复印下来的艺术家。

豫剧表演艺术家 柳兰芳我给她取个名字叫做拼命三郎,她研究起来,饭可以不吃, 觉可以不睡。她敢发展,她敢于琢磨,敢于突破,我觉得这就是好现象,对清芬这一点我很佩服。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静波就是说她在艺术上,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这种来琢磨,来研究,来思考,所以说你就觉得她不脱离时代,她永远在前进,她永远不满足,所以说这样我觉得,她才能够永葆青春。

解说有人说,王清芬在戏曲不景气的年代,在深夜里点燃了一把火。她爱戏如命,倾其毕生精力在艺术领域追求着真、善、美。

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清芬演员要恨戏,要把自己置到角色当中去演,要真演,真唱,真表,做人要实在。我演的每个戏就是我把我自己当成角色,所以说观众他就,好像是范丽芳说过,一看清芬的戏我们感到特别累,我这个人虽说我很烦,我演戏的时候我一出场,演戏的时候,我烦观众都是这样看戏,或者磕着瓜子在这说话,我就觉得这个戏这点我要改了,因为没有吸引到观众的眼球,我都要改了,观众这样看戏,我哭他哭,我笑他笑,我觉得我演成功了,所以说我创造的戏,我都要拿到观众方面去见证,我的导演就是观众。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古春   摄像:王海洋 雷鹏辉 赵男 张懿扬(实习)   制作:李新奇(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