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物:
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孙永茂
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晨
河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钟海涛
解说:时值初冬,秋意已浓,走进书法名家孙永茂的家里,观赏他挥毫泼墨,抒写心中情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书法家 孙永茂:搞绘画的人,再学书法他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这个绘画呢,讲究这个构成啊, 什么结构啊,什么形态啊,当然书法尽管它比较抽象,基本上许多东西和绘画是相通的,你譬如说中国画,尤其是学中国画的人,还要求必须学好书法,再画中国画,因为中国画讲究古法用笔,就是用书法的用笔原理再去画中国画,才能画出水平高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书法基本是想通的。
解说:在孙永茂的书房,宽阔的墙面上总是悬挂着他近期的书法作品。
书法家 孙永茂:有人这样说,二十年能培养一个画家,三十年培养不出来一个书法家。这个原因呢就是这个书法它牵扯的涵养它的面很广, 它不单是文学的,而且呢,是中国的三大教,儒、释、道这三大教它都共融于一体于书法之中,书法到后期提高阶段,你没有这种全面的知识修养很难提高的,因为它非常抽象,非常简单,有人比喻书法是带着枷锁的舞蹈,就是给你带上枷锁你还得把这个舞蹈跳好,所以它是很难的。
解说:少时家贫,孙永茂虽自幼喜爱书法,但直到1985年,才有机会得到名家指点,注重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从古碑书帖临摹开始,孜孜以求,笃学不辍。
书法家 孙永茂:书法开始的时候因为我最早是在一个乡村的高中,那时候热爱书法呀,都是自学,没有一套科学的办法,当然因为后来我那个地方,风景啊什么都比较好点,咱们省里市里头一些名家呀,书法的呀,绘画的这些同志们有时候都到这写生,体验生活,我也接待他们这些比较有名的人,经过向他们请教,我才走到一条正确的路子上。
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晨:实际上我觉得孙老师现在他在创作的历程当中他一直在学习古人优秀的东西,然后把优秀的东西把自己的创作静态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果结合的好,然后他就继续的发扬,如果结合的不好,他就勇于否定自己,这样的话还是从传统当中,不管是碑帖, 或者是魏碑,包括大家的书体,他都去汲取营养,这样的话他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然后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
河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钟海涛:原来二王,二王完全是帖学。后来因为他也有很强的魏碑功底,后来临临赵子谦,等于说是走碑帖结合这个路子,也很有特点很有特色,现在这个路子我觉得,孙永茂先生他个人创作风格呀,他还没有定型,他现在有很多创作观念是比较新的,应该说一直在探索过程中,最终能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创作风格,还得让时间去说明这个问题。
解说:为了书法文化的繁荣发展,孙永茂在巩义书协成立书法沙龙,每月集会一次,历时将近十年。
书法家 孙永茂:因为当时已经兼任巩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所以呢我每个周末,就趁着星期天呢,在我那单位就举办了我们整个巩义市的书法培训,实际上是个沙龙,沙龙呢就是义务性的,以我呀,和另外几个人为主,坚持每月两次的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培训,当时一共我离开巩义之前呢,一共坚持了八年时间。
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晨:在他的带动下,出现了很多新人,而且这些新人在全国入展获奖,对当地的书法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我接触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孙先生他不仅对学生,对组织投入了很多心血,另外他自己的创作从来也是非常的严谨。
解说:临百家之帖,成一家之长。孙永茂认为,书法靠刻意创作是不行的,好的书法作品要耐看,不但经得起现在人看,还要经得起后人看,就如一杯好茶一样,越品越香。
书法家 孙永茂:临帖的最终目的是出帖,出帖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这个转化呀,我个人的看法,不能过早,不能过快,就是说你不在不成熟的时候,积淀不厚的时候就去转化,就极早地去探索风格,最后就会流于滑、薄、俗这种状态,要按道理讲,按古人积累的书法经验讲,真正的能够形成风格最好还是到四五十岁,甚至到五六十岁以后,真正形成自己风格最好。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古春 摄像:雷鹏辉 王海洋 赵男 制作: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