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汴绣绣工程曼萍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古春    日期:2014-08-14 14:56:43    

采访人物: 

刺绣大师 程曼萍

开封汴绣厂车间主任 刘双凤

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先堂


解说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赛事。程曼萍带领汴绣厂的同事们也来到北京参加了这场国际盛会。

刺绣大师 程曼萍:90年因为世界亚运会在北京召开么,当时是我们有一个摊位,我们有一个摊位呢,是在那展示咱们汴绣作品。

解说程曼萍所在的汴绣展位,有一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文莱国参会代表,文莱国王的弟弟(名字)。

刺绣大师 程曼萍:他一看,是绣的很好,绣的是很立体。他说你们这个绣品绣的好啊,他说能不能给我哥哥(文莱国王哈桑纳尔)绣个肖像,我们说能啊!

开封汴绣厂车间主任 刘双凤:那是开封市汴绣厂第一幅人物绣,人物肖像绣, 因为在这之前没有绣过人物肖像绣。

解说亚运会结束以后,程曼萍回到了开封。接到国外订单的喜悦慢慢褪去,难题却接踵而来。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绣的比照片更美观、更立体?

刺绣大师 程曼萍:传统针法是有七八种,过去的传统针法就远远不够了。

解说1972年,中学毕业不久的程曼萍被招工进了汴绣厂,那年她18岁。进厂后,她师从当时刺绣技术最全面的一位老师杜秀芬。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程曼萍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绣工。

刺绣大师 程曼萍:就是做简单的,从上绷子老师就指导我,从刚开始啊从绣那一些小作品,从小作品你都得用心,你不用心你就学不好。
解说正是程曼萍事事用心的态度,给她的事业带来了一次重要的转机。

刺绣大师 程曼萍:一个是花篮,花篮里边的是有两只小猫,而且还有是月季花,花篮旁边是一卷毛线球,这个画稿拿来以后呢,老师就跟我说:“小程这个画稿你做吧”。

解说花篮小猫绣制完成后,程曼萍发明的这种模仿竹子编织竹篮的绣法被编入汴绣针法谱。然而,随着画稿的不断翻新,要想顺应变化,绣制出更优秀的作品,程曼萍不得不面对更多挑战。

刺绣大师 程曼萍:这个在做绣像这里边,这个照片是挺复杂的。我们一个带子给他设计一种针法。具体到他的面部就更难,为什么难?面部难在哪里,难在他的眼睛,你要做的是有神。

解说在绣制人物肖像的时候,除了轮廓要像,还要注意面部明暗的对比。要绣出人物的神态,丝线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尤为重要。

刺绣大师 程曼萍:我们要把他的神要做出来,有些线,有些颜色,有的就做两针,但是你要有这个颜色,因为这样颜色,颜色越丰富,你做的越立体是越好。

解说1991年,我国与文莱建交,历时半年之久绣制完成的文莱国王绣像被送往北京举行交接仪式。初次尝试的绣像能够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可吗?

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先堂:开封的绣的特点就是以中国名古画,古朴典雅。作为刺绣这个传统工艺,在北宋时期发展到顶峰,由于北宋南迁之后,开封特别是中原吧,开封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很多技艺人才有的是南迁,有的是四处流散。

解说为追本溯源,最大程度还原汴绣技艺,1982年,河南省组织人员对宋绣及河南民间刺绣针法进行调研。年仅28岁的程曼萍随着调研队伍几乎跑遍了河南的偏远山村,寻找湮没民间的刺绣技艺。

刺绣大师 程曼萍:后来呢是还有借鉴的针法,还有我们调研整理的针法,还有我们自创的针法加在一起,现在我们的针法就是36种。

解说虽然有出色的技术和创新的针法支撑,程曼萍和同事们,依旧悬着一颗心,焦急的等待着文莱国大使的到来。

刺绣大师 程曼萍:肖像呢正在大厅里放着,他一看到以后,哎呀!他说这个肖像真的是太像了!太像了!太像了!他连连夸太像了!太像了!中国的刺绣小姐真的是了不起。

解说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程曼萍也被评为河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时候,有人说程曼萍傻,以她的本事自己做,肯定比在汴绣厂的待遇要好很多。

刺绣大师 程曼萍:我不比跟人家有钱,就是因为我本身就是向老师学的,我也有义务教是教自己的徒弟,我自己挺满足,这样我心态好了我身体也好。

解说18岁学绣与汴绣结缘,60岁仍在为汴绣传承穿针引线,程曼萍不但继续留在厂里教授新一代绣工技术,还到刺绣班教学,到大学和县城普及刺绣知识。她说,只要自己身体还行,就要一直坚持下去,让汴绣这个中国的民间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古春  摄像:杨宇超  制作: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