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书法家李新社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亚运    日期:2015-11-30 15:56:55    

采访人物:

书法家 李新社

中州公关书画研究院院长 邢可

河南省翰都中国书画院院长 杜云山

郑州市淳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大伟

 

郑州市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伟:我第一次见李老师的书法就从上面感受到四个字,叫什么?从容不迫。

中州公关书画研究院院长 邢可:(李新社)给我的印象,他是比较朴实、比较厚道。所以他的字呢,给人的感觉也是一种不即不离的,使人看着很舒服的。特别是他的行草书,我特别喜欢。

解说:1954年,李新社出生在河南沈丘,自幼喜爱书法。

书法家李新社:小时候我学书,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钱买纸。怎么办呢,那在大队有一个印刷厂,里面有水泥案。星期天,我就掂个水桶,拿个毛笔,蘸水,在这个水泥板上练习写字。

成年后的李新社长期在机关工作。冗务缠身,但他仍习书不辍。

书法家李新社:下了班,回到家里,练习一会儿。晚上练习,星期天练习。有时身体生病了,我照样坚持练习。比如我的左胳膊,左手腕骨折,打着夹板,那我右手还是照样坚持练习。这个学书呢,我感觉着,是一大快事。一天不写,那心里就觉得过不去。

解说:1991年,李新社拜中书协原主席张海为师,书艺日渐精进。

书法家李新社:每逢有这样(到郑州)的机会,就提前给老师打电话,约定时间,说带着我的练习作品,拿去叫老师看看。张老师看得非常认真,一幅幅、一行行、一字字给予指点。我学习书法开始的时候,是写何绍基的,后来改为米芾。这就是张主席给我指的路子。

解说:1992年,李新社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师从启功、沈鹏、欧阳中石。

书法家李新社:从理论上,对书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就是说书法理论提高了,创作实践丰富了。那有导师指导,作品寄给导师,导师批改之后寄过来。

解说:2004年,李新社的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中州公关书画研究院院长 邢可:我感觉他的字路子正,就是从古帖中,从古人那里来的,是经过正规临帖训练出来的,不是像有些人随便乱写的。所以他达到书法要求的,无论是结体啊,无论是用笔啊,无论用墨啊,章法啊,都是中规中矩的。

解说:李新社擅长行草书,尤善榜书。中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中文价他的榜书道:丰满恣肆、醇厚磅礴、酣畅淋漓。

河南省翰都中国书画院院长 杜云山:榜书很难写,写小字写得容易。它(榜书)是全身的力量都使到。它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脑、眼、心、手,都得归到这一点上。所以他这个功夫都在这儿,他练了半个多世纪啊,这一次(最近)我又看了,他又上了一个台阶。

书法家李新社:那要写好榜书,必须得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你一年两年你写榜书,那是不可能的。写榜书那是比较用力的,运笔那也是有讲究的。写榜书不容易,写好榜书那必须靠平时勤学苦练,多写,这样你才能把笔把握住,写出有力度、有韵味的榜书作品。

解说:从艺一生,李新社深知作为书法家的文化责任。虽已过花甲之年,他仍不敢懈怠。

书法家李新社:这门艺术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艺术,我们有责任来继承和发扬,不能抛弃。学习书法,要有责任意识。把这门传统艺术继承发扬下去,这是责任。(以后,)我还是坚持临帖,活到老,临到老,研究到老,创作到老,争取为(后人)留下点儿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亚运 摄像:范新帅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