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书法家崔登云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亚运    日期:2015-10-28 16:06:31    

采访人物:

书法家崔登云

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王传真

崔登云学生李静

河南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不惶

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老人春秋》特邀执行主编宋子牛


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老人春秋》特邀执行主编宋子牛:有一天,我去他(崔登云)家拜访,嫂子给我说(他)还没起床。我说怎么回事啊,这都日上三杆了,为啥还没起床呢。她说他昨天夜里不知发了那个神经了,突然又爬起来,在书案上是又写又画又找(忙了半夜)。

崔登云学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静:崔老呢,是一个生活上很低调,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很张扬的一个人。

解说:1940年,崔登云出生在河南兰考。

书法家崔登云:我记得上小学,我的班主任老师,专门安排的有一节(门)书法课。他在课堂上,我跟他儿子一个桌,他不教他儿子他教我。而且每一次临帖的时候他都站到我跟(旁),而且指导的非常细致。

解说:初中辍学后不久,崔登云到兰考县财委上班。在这里,一位名叫赵成林的老同事把他引进了黄庭坚的书法世界。

书法家崔登云:我们两个坐对面。他是写黄庭坚的,字写的相当漂亮。那可不是一天的功夫啊,我一看我就喜欢上了。他对我非常好,他有笔有纸,而且每一次都是,也是一笔一划教我怎么写,而且跟我讲黄庭坚字(的)要领,中间紧周围很开放(等)。所以说对赵成林,在书法上他是我第二个老师,终身难忘的老师。

解说:后来,崔登云曾长期在河南省文化主管部门工作,并担任过《河南群众文艺》、《豫苑》等刊物的主编。

书法家崔登云:因为(这些)刊物它是群众文化刊物。实际上它是群众文化工作,包罗万象。但是因为这些刊物也有书法专页,对我的爱好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也结交了不少这(书画)方面的朋友。

解说:从艺数十年,崔登云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河南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不惶:他(崔登云)书法的风格呢,应该说是师承多家,自成一体。

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老人春秋》特邀执行主编宋子牛:既大气磅礴又灵秀俊逸。

解说:在坚守书法传统的同时,崔登云主张书法“可‘奇’不可‘怪’”。

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王传真:他(崔登云)喜欢书法,(在)一丝不苟刻苦临帖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写出了自己的风格。(他)多次参加全省全国的书法展览。

书法家崔登云:在这(创新)上面,我主张出奇而不是“出怪”。出奇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奇迹,创造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以传统为基础的这种有规矩有法则的书法。而不是出怪招。

解说:崔登云年轻时开始写诗,后又出版过数部小说。诗人、作家的身份,让他的书法多了几分别样的艺术维度。

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王传真: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两部长篇,三部中篇,还有历史故事集。一共有一百二十多万字。他还搞了个诗集。经常写诗,叫做《风从桐林来》大概有七十万字。他之所以书法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取得那么多的硕果,跟他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崔登云学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静:他(崔登云)的书法风格其实就(是)这三个角色就融进了他的书法,他的书法既有诗人的那种飘逸和浪漫,更体现了一个作家深邃的思维模式,这个是让我们感觉最有魅力的地方。

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老人春秋》特邀执行主编宋子牛:因为他(崔登云)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和他对中国书法的把握相互印证。他能够从我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当中汲取营养,滋养它的笔墨,所以他的字出来以后更有灵秀之气。

解说:尽管已年近耄耋,但崔登云仍在不懈地追逐自己一生最大的梦想——写好书法。

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王传真:我知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退休以后,十五年来没有一天闲着过。

书法家崔登云:一生呢,两大愿望之一,就是一是把我的书法写好,二是把我的书稿整理好。(但现在)再充年轻也是七八十岁的人了,所以说,练书法我还要坚持的练下去,直到拿不起笔来。我相信(那)还早着呢。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亚运 摄像:范新帅 王海洋(实习)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