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罗勇:用镜头记录时代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6-11-03 22:35:19    

采访人物: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罗勇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刘鲁豫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于德水

资深鸟类和野生动物摄影师 杨旭东

摄影家 闫新法
 


 解说2008年,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北京,奥运会的激情燃烧着国人。此时,一组由河南摄影师罗勇拍摄的照片《八月》,以生动真实的呈现,吸引了全国摄影界的目光。

 

摄影家 闫新法他前后拍了一个月,每一天选择北京具有地标性建筑的一些地方,好比天安门啊,北京一些胡同啊,这些人类日常生活拍了这么一组作品,作品拍的非常棒,作品拍完以后,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做了展览。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于德水:《八月》是他的代表作,以《八月》为代表的一批那些摄影的纪实影像,实际上是对当时的这种中国的社会面貌,经济发展的这种社会现状,给予了一个全面的特殊视角的一个记录。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罗勇:那一年拍摄北京的人很多,拍摄奥运会的人也很多。我当时这个拍摄方法是抛开技术层面,是用了一种叫诺宝的摇头机,它是有很广的视角,它应该有140度的视角,那么它对整个环境的这种表现很彻底,另外它在凝固人的动作时又表现地很贴切。我在北京找到31个能代表北京特点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每张照片可能拍摄的时间,至少是一天的关注,那么这一天的关注可能有不同的这种画面。

 

解说罗勇,1968年生于河南。成长在周口的他,也在小城淳朴宁静的氛围中,与摄影结下浓浓的情意。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罗勇:我是出生在周口,成长在周口,然后当时我们那个小城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摄影家,他们都在拿着相机去拍摄自己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能是受他们的影响很多,也就慢慢地喜欢摄影,然后从1984年开始喜欢摄影,1986年开始比较正规地开始系统学习摄影,那么这几十年也就一直没放下过。

 

解说充满着猎奇、炫技意味的当代摄影冲击下,罗勇却用他独特的视角,走遍全国34个城市,记录对生活、对摄影的想法。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刘鲁豫:在摄影界啊,他有一个很良好的口碑,他的摄影创作,他是以纪实为主,多少年坚守着一种风格。他拍呢都是直面人生的那种拍摄方法,他喜欢用胶片拍摄,并且拍的还都是宽画幅的胶片,记录咱们这种时代的变化,所以说他的作品呢,很厚重。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罗勇:纪实不是简单的那么一种记录,它都是包含着作者对事物的一种看法,也就是有作者的观点。一部优秀的作品关键是蕴含你的思想,你对事物本身的看法,那么你这些看法,包括你的思想信息能不能表达出来。我拍过一组作品叫《中国的都市》火车站和步行街,当时我用了一台机器叫转机,就是我努力想全方位地记录当下,中国变革最剧烈的一段时期的一个,几个焦点阶段的人的生活状态。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于德水:这种影像实际上你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一个纪实性的影像,但是里边的难度相当大,视野就是非常宽广,恰恰是容纳了很多这种非常繁杂的一些景和人的活动各种关系的处理,成功率应该说是很低很低。

 

解说罗勇的宽幅摄影、返璞归真的纪实风格,使他在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事业蒸蒸日上的他,却又选择开始“为别人做嫁衣”。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刘鲁豫:他不仅是他自己创作,而且呢,他是在推动,周口 河南,整个摄影界的摄影家。

 

资深鸟类和野生动物摄影师 杨旭东他也是代表中国,应该是国内有20位职业的策展人,拿到了美国的一个证书,非常有名的一个,代表了我们河南省的策展人的最高水平。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罗勇:我们这个画廊是成立于2005年,也是中国第一批专门做影像的画廊。说起来影像画廊大家可能,过去影像大家都是把它当成资料看,其实影像本身就有它的一个文物性,和艺术特性。我们这个画廊呢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我们梳理推荐优秀的这种影像作品让社会认可,进入到博物馆,进入到收藏家,进入到这种喜欢这类影像的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里面,然后让大家看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解说将河南摄影推出去,使照片成为艺术品,罗勇有着多年来的思考和期盼,也将不遗余力地拓展自己的影像之路。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罗勇:我就想有一天能把中国的这些摄影作品能推倒一个更高的层面,能得到更多的这种博物馆和美术馆认可。它和文物是一样的,和艺术品是一样的。所以说我是想尽快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个领域推动下它的发展。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雷鹏辉 王海洋 赵男  制作: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