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杨峰:记录百姓生活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6-11-27 15:00:40    



采访人物: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峰

河南日报 摄影部主任 陈更生

大河报  摄影部主任 陈晓东

文艺评论家 宋聚领


 

解说:杨峰,1955年生于河南周口,儿时热爱美术,又意外喜欢上了摄影。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峰:从小特别喜欢美丽的好看的图片,在学校里边呢 ,出黑板报。在美术组里边,然后就学画画,我这个画画,后来因为他们好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像最基础的构图啊,色彩啊,用光啊,这都是连着的。我最早是拍了第一张照片,一个胖乎乎的一个小孩,敬礼的。然后就当年咱们河南人民出版社有一本杂志叫《向阳花》,就刊登了我第一幅照片,因为你自己拍了照片之后,能够印刷在杂志上,很激动的,所以它就触动了我,拿起照相机学摄影。

解说:美术素养和极好的悟性,使得杨峰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很快成为小城里的“得奖专业户”。

文艺评论家 宋聚领:在全国办第一个全国黑白摄影9人联展,大众摄影主办的那个9人联展。那是改革开放以后办的第一个影展,他那个时候就参加了,包括婆媳情,讲这类的作品在那个时候都已经在全国叫的很响了,成天都是拿奖的。

河南日报 摄影部主任 陈更生:他是一个塑造作品很用心的一个人,他的作品照片的用光和构图非常讲究。他很注重塑造图片的细节魅力,用细节去打动读者。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峰:最早的我们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农村去拍照,因为我喜欢的题材,从开始就和人物类的啊,纪实类的啊,人文类的啊,紧密相连,我拍的都是农村生活的照片。因为痴迷摄影啊,下雨天也出去拍照片,那天正好下雨,我就在桥上面我就发现桥下面有一个老人给另外一个中年妇女举着伞,她在那洗那个东西,我就很快从那个桥墩下跑下去,还怕惊动她,那是确确实实一点都没有干涉拍摄对象,来抓拍下来的动作,结果成了一个,下雨天结果成了一个高调照片。后来这张照片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解说:上世纪80年代,杨峰考入江西大学新闻摄影专业,开始系统学习。毕业后,杨峰先后在河南画报和大河报工作,开始了他的专业摄影生涯。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峰:我既然选择了摄影,我还是希望我自己能够到大学里,系统的学习一下摄影的专业知识,后来我就考上江西大学新闻系,在那学的摄影,毕业之后算是走上了一个专业道路。

解说:拍摄亚运会、奥运会,重走玄奘之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杨峰的摄影足迹遍布半个地球。但他一直关注的,却是最为普通的百姓生活。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峰:我对自己要求自己拍,不管你是拍什么,绝对要做到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够打动人。人嘛,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我从开始拍照片呢,就是涉猎一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大河报 摄影部主任 陈晓东:非常能代表基层的声音,作品是粘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的这种作品。每幅作品都是普通大众的,镜头对着人民群众的这种摄影作品

解说:坚持真实摄影,杨峰的镜头始终没有离开过普通群众,也将用照片讲述更多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峰:怎么样能够让别人记住你的照片,怎么样让你的摄影具有生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是从我这个角度来想的,我是要捕捉人最真实的那一面,捕捉他心灵深处反映出的那一面。里边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但是看你怎样表达,你要把这些蕴藏在作品里边,这才是高手,因为我们都想讲一个好的故事,都想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雷鹏辉 王海洋 赵男  制作: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