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书法家司马武当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玺雯    日期:2017-03-26 10:49:47    

采访人物: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委员 司马武当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李强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孟会祥

 

解说:司马武当,字当歌,1957年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五岁习书,十九岁从戎,多年研习硬笔书法,从未弃笔。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和司马的认识呢,就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了。虽然是军人,但是他很温和,然后他的书法写的也是很文气,跟人们印象当中的军人那个风格不太一样,所以这个人他心地啊、心胸啊都是很善良,对人也非常的谦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孟会祥:司马老师他有双重的身份,在部队里,他是一个领导干部,但是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书法家,他是一个非常勤奋,也非常有责任心,有担当,也是比较有艺术成就的这个书法家。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部队,整个我的书法来说,就我的字应该是周围这朋友们中的、同学中的佼佼者,这样锻炼的机会也多了,办墙报,刻蜡板,办板报,这都是我的活,锻炼的机会也就多了,所以说一直书法伴我左右,不离不弃。 

解说:1985年,司马武当被聘为庞中华钢笔书法面授班的辅导老师。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认识他的时候呢,他是以硬笔书法家称著。所以当时,对司马接触的时候都是说,司马是一个硬笔书法家,写的比当时的庞中华写的还好。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孟会祥:司马老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跟庞中华他们都一块在河南搞硬笔书法,搞的风生水起,影响很大。  

解说:不激不厉而风归自远。1989年,在多年勤习苦练的基础上,而立之年的司马武当出版了《钢笔书法怀历》等多部字帖、专著,启蒙并引导了一代青少年的学书成长,数十年间发行千万余册。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书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晚了不行10:15娃娃学书法也应该从硬笔书法开始,掌握这种先易后难,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是让他们一看到毛笔书法这么难,他就知难而退。  

解说:在硬笔书法取得重大突破后,司马武当开始了软笔书法的修习之路。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简单的比方就是苹果和梨的关系,它是统一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有的人把它分庭抗礼,我说没那个必要,但是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工具不同,它这个具体的用笔运笔它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孟会祥:书法的源头是毛笔,所以说你想把硬笔书法写好,不学毛笔的话那也达不到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平,无非是能写得横平竖直,清晰流畅。作为一个有书法追求的,有更高艺术要求的硬笔书法家来说,本身都学习毛笔书法。那么司马武当老师其实他也是这样。 

解说:墨静笔洁,皎皎于心。司马武当碑帖融合,朝夕研摹,终于习得“二王”的书法精髓,四体皆能,尤以章草的清秀俊逸见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孟会祥:司马老师的整体的艺术格调,是一种清新,秀丽,比较俊雅,对字的点化、结构,比较讲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也就是既有很强的传播功能,也有比较高的艺术水平。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司马的这种章草他一写,他就能够把向下趋势,和左右趋势,向上的回旋的趋势,都综合在一起,那么他的草书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所以在这一点上,司马做的是非常成功。 

解说:2006年7月8日,司马武当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自己的首次软、硬笔书法作品展,为自己多年的努力交上了一份答卷。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它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个展17:20大家看了展览之后,开研讨会的时候发言很踊跃,气氛很热烈。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当场都写诗,好几个人当场写诗,16:30作为个展这是第一次,这是深刻。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司马的这个书法,我过去曾经给他还做过一首诗,大概就是指他是在软笔和硬笔,这个软硬兼施方面,我曾经就是说对他当时就做过一次概括。 

解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司马武当这位在书法道路前行近五十年的“书坛双枪将”,对于传承与延续,有着深入的思考。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书法与人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笔一划写字,一生一世做人,中国汉字有它无穷的魅力。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手机互联网时代,提笔忘字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说这个学好汉字,已经成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它至关的是,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文化的传承,同时还有文化的自信。所以说我们要规规矩矩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玺雯  摄像:雷鹏辉 王海洋 赵男   制作:李新奇(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