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曲剧典范 周派李门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玺雯    日期:2017-08-06 13:48:55    

采访人物:

曲剧表演艺术家 周玉珍

曲剧表演艺术家 李振乾

台湾戏曲研究员 赵明普
 


解说:2016年11月6日,“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李振乾舞台生涯六十六周年师徒公益演唱会”鸣锣开唱,一大批戏迷将大石桥下围得水泄不通。

 

台湾戏曲研究员 赵明普:他们夫妻两个,志同道合,都是搞戏剧的。所以说妇唱夫随,相得益彰。

 

解说:享有“八岁红”美誉的周玉珍,六岁随父周易谦(著名曲胡演奏家)习艺,她正工花旦,善演青衣、闺门、花彩、刀马等多个行当。六十多年的演艺生涯,她成功塑造了《寇准背靴》、《跑汴京》、《二姐做梦》《五福临门》等200多个剧目的主要角色形象。

 

曲剧表演艺术家 周玉珍:我有“三光”么,日光下练,灯光下练,然后就是说还有,镜子这光。灯光,日光,就是这样苦练,这艺术你看,十年培养一个啥,培养一个秀才,十年培养不出来一个艺人,一个演员,因为啥,它太复杂了。你会唱你还得有嗓子你得唱好,你还得表演,你还得有技术,另外还得舞美呀音乐呀,都得配到一块。你光会唱,你跟人家配不到一块儿也不行,它这是个综合性的艺术,所以说一个演员得多方面塑材,来塑造人物。

 

解说:素有“红脸王”之称的李振乾,8岁登台,他正工老生,善演他行,博学众长,戏路宽广。从艺六十多年来,曾在《周仁献嫂》、《寇准背靴》、《跑汴京》、《送京娘》、《兰桥会》、《五福临门》等一百多个剧目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曲剧表演艺术家 李振乾:一个演员就得像个百货楼一样,为什么像百货楼,百货楼里面什么都有。我认为我们地方戏,特别是我们曲剧里面,演员应该是多样化,也像玉珍讲的,也就是以青衣花旦为主,以其他为辅,你得有,你得戏路宽广一些。这个艺术的东西,要用的得当,要用的,是地方。这个演员的唱、做、念、武。必须要尽可能的全,尽管是不用,不能没有。我是以老生为主了。也就是我自己要求,我必须得具备。

 

解说:在河南省曲剧团的二十多年里,李振乾一直葆有旺盛的创作力,但碍于戏曲整体行业式微的情境,所创新大戏的机会并不多,他和夫人周玉珍就把精力放在了创作二人小戏上,珠联璧合,联袂演出了几十部佳作。

 

曲剧表演艺术家 李振乾:全靠自己的悟,自己不悟不中,你譬如我们在(19)98年(河南)省曲剧团的时候,那一年剧团没有排练新戏,文化厅的管理上有一条就是这一年你要不出一台新戏,就减去你十万块钱的管理费,领导班子,整个班子到家里去找俺俩说,听说你俩还有很多小戏,说有,今年年底之前,必须拿出来一台戏,团里没有,现在把你们俩一台小戏作为汇报演出,这个当时我们也有个想法就是,一是为团上解决了当时的困难,另外也是把我们自己私下自己的小戏也可以推出去。

 

解说:艺无止境,任重道远。如今,周玉珍、李振乾虽已功成名就,桃李满天下,但对他们来说,唯有继续奉献,承传技艺,方能按得住一颗澎湃的心。

 

曲剧表演艺术家 周玉珍:戏曲发展也应该是发展,但是我们咋样来继承,也不能老是光吃老师们做的馍啊,也得有自己的发展,所以说还得接受前辈们创作能力,创作这个思想的发展。

 

曲剧表演艺术家 李振乾:对这个戏曲就是有这种的感情,丢不掉舍不了,我其中有一篇论文就是十个锲而不舍。我想弃掉不能干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不舍。既然干这一行了爱这一行了,就得全心关注的投入这一行。洛阳有个人写了一篇文章叫:从倒掌中出来的李振乾。我这一生,是一个灾难的一生也是一个坎坷的一生,也是一个没有外交的一生。只有我只能上到舞台上,下来不认识人。我就一直希望年轻人应该是,从事业上要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才行。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玺雯  摄像:赵男 张懿扬(实习)   制作:李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