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诗性导演 李利宏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古春    日期:2018-06-23 12:19:34    

 

人物采访

李利宏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刘景亮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王 惠 河南豫剧院副院长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

杨 林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15岁文革中期,躲避上山下乡,听说剧团招生,就去考了,就那么考入河南省话(剧院),然后就开始做演员。当年大家都在做明星梦,我觉得干演员太被动,得想办法学导演,就在这种时刻就开始关注,接着正好戏剧学院招生,那么就去试试。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这个选择毕业大戏的时候,罗(锦磷)老师就选择了他父亲翻译的第一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当时正好又遇上这个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访华,外交部听说,有这么一台戏就请他看,看完之后他兴奋得不得了,他当场就决定邀请这个戏就去希腊,正好就(19)86年那一次就到希腊去了,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德尔菲戏剧节,在那儿又引起轰动,也是在那个戏剧节上,唯一的一台,中国人演的古希腊悲剧,也是第一次。它是一种拓荒的意义,就是让你一下认识了戏剧的源头。

 

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杨林: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大解放,西方的很多戏剧观念进来了,打破了我们原来对戏剧的一种认识,在那个阶段全国搞得都非常好,河南是比较沉寂的,正好,李利宏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他带着从北京的那股,探索的前沿回到了中原,他搞了一部戏叫《水上吉普赛》。这样才使得中国,就河南的戏剧创作,在中国那样一个探索阶段补上了一课。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我一直在关注戏剧的源头的东西,它的源头是什么样,那么今天应该什么样,我一直在思考。于是《香魂女》找我的时候,我说该找我,该让我在舞台上尝试一下我的想法,我就把“一桌二椅”拿掉了。因为我一直强调舞台,是作诗的地方,不是讲故事,要想讲故事去找电视剧。不是戏剧的任务,更不是戏曲的任务。

 

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杨林:(《香魂女》)一种彻底的、全方位的,属于那种全方位的大突破、大改变。比方说,就出现了像诗性的、诗化的是吧,非写实的,这样一种戏剧创作状态吧。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景亮:《香魂女》给人的感觉,既是诗化的,又是厚重的。

 

河南豫剧院副院长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 王惠:在工作中他是很认真的,一进排演场走人物走心。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因为中国戏曲的写意性,要用物质来写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景亮:《香魂女》不仅是获得了大奖,是河南第一部获得全国大奖的作品,当时说是零的突破嘛。此后就是河南戏曲接连获大奖,就包括李利宏导演的此后的《常香玉》、《红旗渠》,这都是他导演的,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

 

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杨林:河南是因为有了李利宏,我们河南的戏剧创作,才跟着全国的戏剧创作的这个大的潮流,一步一步的没有落下。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香魂女》当时要去代表河南去参加第六届艺术节了,出发之前还有人写信给宣传部给我列了21条罪状。《常香玉》也一样,我的戏剧蒙太奇,他这是干什么啊这是,他觉得以前没见过,他不理解他不容忍他不接受,于是我就在剧场,我专门花了三天时间就在这个西郊的艺术宫演出《常香玉》,演完我就跟着观众们往外走,我专门听老头老太太议论这个戏,我说大娘这个戏你看明白没有,看明白了,我说怎么看明白了,那不是一个老常香玉一个年轻常香玉,我说我知道,我说她俩在一块儿,你能看明白?哎呀,年轻的常香玉,不是那个老年常香玉想她想她自己的那个时候嘛,咋看不懂嘞,我说谢谢你,于是我就ok了。《红旗渠》的服装的追求,大幕一开,也是骂声不断。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你艺术创作就是这样,对不对,你的想法未必好,但是你实践下来你才知道它好不好。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李利宏:融会贯通跨界的多与少,元素的多与少而已,一直在做,没有停止,必须这样,不可以孤芳自赏,也更不可以固步自封。那么现在,河南戏剧面临第二次突围拿什么突围,这也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古春  摄像:张懿扬 杨宇超  制作:禹亚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