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王荣生:办报三十年,翰墨写人生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周惠军    日期:2018-06-30 13:54:24    

采访人物

王荣生 中国书协第四、五、六、七届理事  《书法导报》总编辑

西中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教授

孟会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教授 西中文:荣生应该说,不但在河南书法界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可以说在当代书法,当代全国的书法界也是做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 孟会祥:王老师大家一般的了解都是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另外是一个书法家,实际上就光从艺术上来讲,他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艺术家。  

 

解说:王荣生,1958年出生于古城开封,深受书法名城文化的滋养,他7岁习书,拜会名家,20多岁便在中原书法界崭露头角。

 

中国书协第四、五、六、七届理事  《书法导报》总编辑 王荣生:从小就喜欢书画,写字画画。我拜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李白凤先生,小学就和他学古文字和篆刻。后来恢复文化馆,我当时就是开封市最小的一批学员学生,跟着牛光甫先生,老一辈书家学习书法。到70年代后期,篆刻又拜师庞白虹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教授 西中文:最早他是写隶书的, 写《石门颂》,这是他最早出名的一种书体。那时候中原书法大赛的第二次,他就因为这个隶书获过一等奖。所以说他是一个在艺术上很有底蕴的书家。

 

解说:1989年,31岁的王荣生创办《书法导报》。在他的努力之下,《书法导报》从最初的一张四版发展到每周对开32版,成长为全国乃至海外影响广泛的书法专业媒体,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国书协第四、五、六、七届理事  《书法导报》总编辑 王荣生:那个时候这方面的比赛很少,投稿很多,投稿量影响很大,那时候包括上海、苏州很多当代的大家还投稿。后来因为我平时经常写点评论啊、文章啊,对这个书法专业刊物比较喜欢,后来就有个想法,就办一份内部的报刊。经过多方努力到北京去了很多趟,批了一个公开发行的刊号,这样我就从文化馆把关系都提出来,离开了文化馆就直接办这个报, (19)89年10月份开始正式发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教授 西中文:在当时啊,这个全国书法专业性的报刊比较少,所以这个书法的阵地,舆论宣传阵地比较少。王荣生他就看中了这一点,就是毅然地办起了一个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一个报纸。而且他这个报纸从一开始,设置的一些栏目和它的主要的板块,既有创作,也有理论研究,也有书法文化,就是比较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 孟会祥:《书法导报》经历30多年的发展,应该说为当代书法复兴作出了非常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贡献。是作为言论,作为研究深度问题,以及新闻的负责。另外,对问题对深度地讨论不同的方向挖掘,我觉得这也是平面媒体的优势。

 

解说:带着热情与坚持 ,王荣生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中汲古求新,书风古拙雅逸、自成一派。书法之外,他又精于篆刻,刀笔结合,一脉相承。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教授 西中文:他是比较自然,就说他在艺术里面,在书法篆刻里面,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和个性,不是完全照搬古人。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中国书协第四、五、六、七届理事  《书法导报》总编辑 王荣生:不断地否定,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 为了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我把过去的隶书,把它有特点的东西把它突出一下。比如说把篆刻和我的隶书,篆书和隶书,篆刻的结字用刀把它结合起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 孟会祥:写得非常的大气,等于说也是碑帖融合。 就是形成一种商标式的,就是说个人化的特征,一看这东西就知道这是王荣生的作品。

 

解说:行走于书法与报刊之间,王荣生从未懈怠,练字习帖、审稿看样,他事事亲力亲为。虽已过花甲之年,荣誉满载,但是,对于书法探索,他从未止步。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周惠军  摄像:张懿扬 杨宇超   制作:禹亚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