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物
王素君 豫剧王派创始人 豫剧表演艺术家
刘景亮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伯玲 豫剧表演艺术家
刘景亮:王派整体来说,它比较规范,比较注意艺术的分寸感,是真正的爱艺术的一位艺术家。王老师流传下来的剧目,不是太多,但是弟子很多,她受到人们的推崇,大家对她的敬爱这种程度是很高的。
刘伯玲:80多了,她不管是高人也好,低人也好,你当官也好,老百姓也好,戏迷她都是同等对待。
王素君:从小就爱上戏了,夜里做梦还唱的,正睡了站起来开始唱开了.
王素君:我的师傅曹金垒,我叫师爷,踢腿、下腰、翻跟头、小翻、练功、跑圆场是他给我开蒙的,唱腔怎么唱也是他给我开的。
王素君:晚上就坐在那柴火屋里,师爷坐在中间,我们围着他,就是给你教板,先教板,哪是板哪是眼给你说,然后给你教唱,一句一句地教。
王素君:我小时候头一个角色是《莲花庵》,《莲花庵》我演的是个小娃娃生,只有话白没有唱。后来再大一点了,就是《小二姐做梦》。
王素君:解放以后,俺开封没有小生演员了,说叫我改了(小生),我不想改,我心里不愿意,我哭的不行。后来文化局的局长找我,(他说)行行出状元啊,演好了也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我说)那中我试试吧,这跟谁学啊?就回忆老师,他们演什么戏咋演的,那个怎么演的,这个怎么演的,跟放电影一样就回忆,后来,慢慢能配上小角了。
王素君:就解放开封的时候,我得到施展了。好演员人家有钱,人家都走了,把我推到主演的位置。这一段我受锻炼了,演了两年多,两三年,锻炼了有本事了,青衣也会唱了,大青衣我也会拿,挂帅我也能拿,文的武的那枪刀我都掂起来了。
王素君:到最后都是我们仨了,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就这样出来了吧,观众给的荣誉“三王”。
刘伯玲:她会自然转调,有时候,她反正她这个唱腔特点呢,与众不同,她能唱的韵味很好。你比方说拉弦儿的,他定了这个调,我就在那看,俺几个在那儿,有的时候看着,这王老师唱不上去咋唱,她上去自己会起个调,她自己起个调,乐队跟着她走了,而且她不是说很勉强不是,很自如,唱的还很好听。
王素君:(后来)调过来我来郑州了,来豫剧院一团,跟常香玉大师合作,来到这又叫我演旦角,《包公赔情》《秦香莲》这是演几个旦角。
王素君:锤炼《必正与妙常》我心里比较满意,因为我下功夫的多,我觉得我哼的唱腔好一点,表演我琢磨得深一点,观众还说我的《小二姐做梦》好,那都是经过下苦(功夫)。
刘景亮:像《小二姐做梦》,难度很大,一个人要表演多种角色,还要表现出小二姐天真活泼,而且梦想青春懵懂的感觉。但是她演的,一般的来说,恐怕还没有能够比得上她的人。在河南很多生角都受过她的指点,受过她的影响,她的演生角的艺术风格,也比较沉稳,也比较大方,不像一些女演员演生角有脂粉气,书卷气她表现得比较好。她对人物那个内心情感的体验是一遍又一遍,琢磨得很透,所以她的演唱有与众不同的深度,也有与众不同的味道,这其实才是大家说的王派的味道。
王素君:这个观众说是上帝,真是上帝。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是从内心出发,这个人物是什么,表现到什么程度,他跟这个人是啥关系,都得叫人家看清楚。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古春 付玺雯 摄像:张懿扬 杨宇超 制作:禹亚南